总网首页 问答首页 我要提问 问题分类 积分商城 财税百科 RSS 更多
使用帮助
智董知道——全球海量内容专业财税互动问答平台 > 百科 > 古代税事诗

编辑词条   发表评论   历史版本   打印   古代税事诗


  皇粮国税,古已有之,中国老百姓对其早有认同。这在古人诗歌中多有反映:
  《诗经》中《小雅。大田》篇云:“有龠萋萋,兴雨祈祈,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。”这里说的公田私田,是指商代时实行的井田赋税制度,即借助民力助耕公田,以劳役地租代替交税。该诗以平常自然的口吻,赞美老天爷及时下雨,从而保证了公田、私田的丰收,间接反映出一种先公后私的古朴民风,这是最早对井田制予以褒扬的诗篇。
  “昔年逢太平,山村二十年。泉溪在庭户,洞壑当门前。井税有常期,日晏犹得眠。”唐时的元结在《贼退示官吏》一诗中,以眷恋不已的心情回忆起在以往的太平日子里,人们按规定的数额和期限交清了赋税后,便心安理得,可在家享受舒适的生活,就是日上高竿,也能安然酣睡的情景。这是对依率定额征税的一种肯定和赞美。
  国强税事兴,税兴国必强。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振兴。所以杜甫在《忆昔。其二》诗中,对唐初的开元盛世极力赞美,其诗云:“忆昔开元全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宝,稻米流脂谷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九洲道路无豺狼,远行不劳吉日出。齐纨鲁缟车班班,男耕女织不相失。”这幅人民安居乐业,农人五谷丰登,商贾不绝于道,民富国强,四海升平的美妙图画,除赖于当时的政治清明外,经济上则赖于由赋税合理带来的“公私仓廪俱丰实”。
  使我回想起当年人民公社时期秋收后送公粮景象的,是宋代陆游的《秋获歌》:“墙头累累柿子黄,人家秋获争登场。长碓捣珠照地光,大甑炊玉连村香。万人墙进输官仓,仓吏肉冷不暇尝。讫事散去喜若狂,醉卧相扶官道旁”。用“万人墙进输官仓”来描绘农民送公粮的景象,可谓生动贴切,令人如历历在目,可见我国农民交公粮的意识历来很强。
  俗话说:“大河满,小河不会干”。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追求的是法治和公平,是兼顾国家、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。学习和借鉴古人对皇粮国税的认识,必须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税收公平,并通过开展税收宣传提高人们的税收法纪观念,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。这也是我们欣赏古人税事诗的意义所在。
编辑知识
标签:税收史话$False$
贡献者:guest
参考资料:无
本词条对我有帮助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 
正在载入评论, 请稍候...